加密货币监管的演变

加密 101

什么是加密货币监管? 加密货币监管是对加密资产及其交易活动进行法律和政策框架管理的过程。

在其早期阶段,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旨在颠覆传统金融(TradFi)的既有世界,但现有的法律框架并未为这一技术革命做好准备。

就像互联网或社交媒体的黎明时期一样,加密货币在没有先例或指导的法律环境中发展。最初的关注不足和用户基础的薄弱意味着监管并不是优先事项,个人、企业甚至政府在这一灰色地带中摸索前行。

然而,随着加密货币用户和价值的迅速增长,监管机构再也无法忽视这一现象。这些机构大多是政府组织,负责 TradFi 的其他方面,例如定义资产类别、税收、控制资产交易的托管人和中介,以及批准金融工具。法定货币通过交易所流入加密货币,数字资产在用户之间自由交换,而去中心化金融(DeFi)则改变了我们对真正资产所有权的理解。

然而,加密货币的监管并不简单,因为其与 TradFi 监管并不完全可比。关于哪些机构负责监管加密货币,仍然存在混淆(甚至争论)。此外,各国的政策差异显著,即便某些地区采纳了类似的政策,其实施时间线也可能大相径庭。

加密法律框架的发展历史

全球加密货币格局是一幅多样且不断演变的监管拼图。每个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自己的加密政策,导致了不一致性,这对个人和企业都造成了困扰。这一动态的监管环境的不断演变为那些在加密世界中摸索的人们增添了更多复杂性。

美国是受到最密切关注的国家,其加密立法历史上因其他优先事项和党派政治而停滞不前。这使得监管机构在管理加密货币方面展开辩论。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于 2013 年首次为数字资产交易所发布指导,但随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也发布了各自的指导。这三大监管机构的职能不清引发了关于如何将数字资产归类为证券、商品、货币或其他类别的争议。

与此同时,在欧洲,加密货币监管由“市场中的加密资产”(Markets in Crypto-Assets,MiCA)法规定义。MiCA 经历了三年的开发,并于 2023 年成为法律。该立法为提供加密服务的公司设定了规则,并定义了稳定币发行的标准。

在中国,自 2013 年以来,加密货币的立足点一直不稳定。该国政府首先禁止金融机构参与加密货币交易,随后禁止首次代币发行(ICO),打击挖矿,最终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

全球加密监管的简要时间线

  • 2013 年:中国禁止银行参与加密交易
  • 2013 年:金融犯罪执法局 (FinCEN) 为美国加密发行人/交易所发布指导
  • 2013 年:Gemini 的 Winklevoss 双胞胎兄弟提出首个现货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被 SEC 拒绝
  • 2015 年:纽约州发布虚拟货币监管规则“BitLicense”
  • 2017 年:中国禁止 ICO
  • 2020 年:百慕大证券交易所上市加密 ETF
  • 2020 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要求所有加密货币公司在监管体系下注册
  • 2021 年:中国正式禁止加密货币交易
  • 2021 年:SEC 批准美国首个比特币期货 ETF
  • 2021 年:加拿大批准 3 个现货比特币 ETF
  • 2023 年:MiCA 在欧盟通过投票
  • 2024 年:SEC 批准 11 个现货比特币 ETF

加密合规性

遵守监管通常涉及确保平台和机构遵循反洗钱(AML)了解您的客户(KYC)流程。这些措施通常由监管机构实施,以确保法定货币通过加密货币不被非法使用或资助恐怖主义等邪恶活动。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项值得的努力,因为未受监管的混合器(如 Tornado Cash)曾被黑客团体用于洗钱。未实施 AML/KYC 的公司可能面临来自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

此外,合规的定义根据各地区的法律而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加密交易所可能需要获得货币传输许可证(如纽约的 BitLicense)并在美国注册为货币服务企业(MSB)。这些认证伴随着记录保存和可疑活动报告等预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