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nethub: 稳定币银行挑战支付巨头的新金融蓝图

摘要:稳定币银行可能通过降低交易手续费颠覆 Visa 和万事达主导的支付市场。尽管《信用卡竞争法案》(CCCA)通过机会渺茫,但基于稳定币的支付网络能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双赢机会,同时规避高额刷卡费。通过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以及与商户深度合作,稳定币银行可替代传统银行生态。然而,监管障碍和银行业游说压力仍是主要挑战。

Metanethub: 稳定币银行挑战支付巨头的新金融蓝图

对于规模达 1 万亿美元的 Visa 和万事达(Mastercard)双头垄断局面来说,稳定币(Stablecoins)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如果这两家巨头无法适应新的金融科技浪潮,那么支持加密货币的监管环境和激进的新竞争者将令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信用卡竞争法案》(Credit Card Competition Act,简称 CCCA)若能够通过,将要求大型银行为商户提供至少一个额外的信用卡交易处理网络选项(除了当前绑定的 Visa 和万事达之外)。如此一来,这将削弱 Visa 和万事达的定价权,并可能为稳定币网络提供通过更低交易手续费竞争的黄金机会。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目前的情势,CCCA 在参议院的通过概率仅为 3%,在众议院为 9%。虽然其通过将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但短期内基本不太可能实现。

当前,Visa 和万事达对商户收取高达 2%-3% 的刷卡手续费(Swipe Fees),而这一成本通常是商户在薪资之后的第二大开支。不幸的是,这些手续费对中小商户的影响尤其严重。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巨头因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获得更低的手续费率,而普通的家族小店则“被锁定”在 Visa 和万事达生态中。这是为何 Visa 和万事达的利润率超过 50% 的原因之一:中小企业实在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两大支付网络,因为它们占据了信用卡市场 80% 的份额。正如参议员 Josh Hawley 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经典的垄断式 [或双寡头式] 行为”。

稳定币网络的潜力:降低刷卡手续费近乎为零

稳定币网络有能力将商户的刷卡手续费几乎降至零。商户对当前的高额手续费可谓深恶痛绝——这非常合理——如果可以选择一个不会限制其潜在市场总规模(TAM)的低手续费网络,他们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切换。

事实上,商户试图规避信用卡手续费并非新鲜事。然而,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有足够的动力改变他们的支付方式?正如 Peter Thiel 所提问的那样,“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使用新货币的人,而不是第 100 万名?”不过,账户到账户(Account-to-Account,简称 A2A)支付方式的流行趋势表明,在合适的激励条件下,消费者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 Fred Wilson 甚至预测,到 2025 年,直接银行间支付将在美国的某些支付类别中超越信用卡的交易量。更好的监管措施(如 CFPB 第 1033 条款)通过明确支持开放银行体系(Open Banking),使零售商得以提供 A2A 交易,这也随之帮助他们规避信用卡手续费。

更关键的是,A2A 支付的用户体验(UX)可能会比当前信用卡更好——比如类似于 ShopPay 的体验。沃尔玛已经推出了一款 A2A 支付产品,而许多大大小小的零售商也开始纷纷效仿。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这种支付方式,沃尔玛还为其加入了即时转账功能,从而帮助消费者避免因多个待处理交易而导致的透支问题。

“新技术让 A2A 支付更加便捷,尤其是对于中小商户,创造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来规避信用卡手续费。”
——Sophia Goldberg,Ansa 联合创始人

对更便宜、更快捷且更高效支付方式(如稳定币)的需求显然十分强烈。那么,问题在于:向稳定币网络的转型该如何具体实施?

从功能上看,消费者是否需要一张不同品牌的实体卡?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 Visa 或万事达卡,只是商户通过强制性法规被允许将交易切换至其他网络进行结算?CCCA 法案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未来这些新网络的卡片兼容性问题还有待观察。大规模用户采用有两种可能的路径:1)通过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让客户主动切换到全新的支付卡(主动采用);2)在后台完成转换,消费者仍然使用现有卡片,但实际的支付结算通过稳定币网络完成(被动采用)。

推出稳定币银行:一个具备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引入一间全新的稳定币银行。稳定币银行的账户持有人可在如亚马逊、沃尔玛等参与商户处获得折扣,而这些商户也乐于提供奖励以规避 Visa 和万事达 2%-3% 的手续费。
当前,消费者的支出已逐渐集中于少数主导平台,因此,只要 1)消费者通过切换获得的回报足以抵消转变的摩擦成本;2)商户提供的奖励低于他们向 Visa 和万事达支付的 2% 交易额费用(TPV),稳定币银行将有望实现双赢局面。

此外,存款仍以稳定币形式产生收益率(例如利益分成),而信用发放也可基于稳定币展开。然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客户的支付行为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是通过“刷实体卡”完成支付。在这种模式下,传统银行的角色可能被完全绕过:当消费者在商户处消费时,交易可以直接实现从一个钱包到另一个钱包的转账。

稳定币银行的主要盈利点在于三方面:1)较低但持续的交易手续费;2)存款的利息收益分成(Yield-Sharing);3)用户从稳定币兑换回法币(Off-Ramp)时的转换费用。一些人认为稳定币发行方本质上已是“影子银行”,但对主流采用来说,一个自上而下与商户合作的新型稳定币银行可能是最有效的切入点——只要激励措施设置得当,消费者会愿意参与。

对比案例:Nubank 的启示

以巴西的 Nubank 为例,该银行在传统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成功突围,其秘诀在于提供移动优先的金融服务,以及显著更低的费用。相比之下,美国的传统银行尽管远非完美,但仍具有足够的线上和移动功能以维持大部分用户的粘性。Nubank 以出色的用户体验而闻名,而这种模式理论上也可以在美国得到复制。

不过,一个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不仅仅是良好的界面,还需实现资金在存款账户、稳定币、加密货币,以及“先买后付”(BNPL)或其他信贷产品之间的无缝流动,而无需消费者切换多个平台。Nubank 在这方面的成就为美国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美国监管的挑战与机遇

然而,美国严格的监管环境对挑战者银行形成了巨大障碍。试图采用 Nubank 模式(基于稳定币)的初创企业,需应对来自货币监理署(OCC)、美联储(Fed)以及各州监管机构的交错规定。例如,一个稳定币银行的可行性取决于其是否需要银行牌照(Charter)、需要哪些货币转账许可证(MTLs),以及其他相关合规问题。自 2022 年 1 月 Sofi 通过收购 Golden Pacific Bank 获得国家银行牌照以来,美国尚未出现新的国家银行牌照发放案例。一种可行的策略是与现有的 FDIC 保险银行或信托公司合作,而非直接寻求国家牌照。

《两党稳定币法案》(由 Lummis 与 Gillibrand 提出)有望推动稳定币生态的发展,该法案的目标是“为支付稳定币制定明确的监管框架,保护消费者、促进创新并维护美元主导地位”。尽管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其具体性显然不如 CCCA,例如后者对银行合规的详细要求。

稳定币银行的成功也面临来自传统银行的阻力。银行业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游说力量之一,其仅 2023 年的公开游说支出已高达约 8.5 亿美元。而由于银行游说团队常通过复杂的实体结构隐藏实际花费,真实数字可能远高于此。

技术可行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稳定币银行模式面临立法与既得利益集团的重重阻碍,其潜力依然巨大。如果成功执行,它将用稳定币重塑消费者、商户和银行的互动方式。从技术角度看,这不仅完全可行,而且还将撬动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市场。尽管阻力重重,但“新事物”始终会以某种形式发生,因为创新是不可阻挡的。